「1+」機制落實 業界料癌藥先受惠

2023-11-03 00:00

醫衞局局長盧寵茂稱,不少藥廠正積極籌備,料短時間內會收到申請。
醫衞局局長盧寵茂稱,不少藥廠正積極籌備,料短時間內會收到申請。

《施政報告》提出的「1+」新藥審批機制本周三落實,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在港註冊,若獲本地臨床數據及本地專家(即「+」)支持,只需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(即「1」)。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昨稱,相信不少藥廠正準備「+」涉及數據,料「短時間內會收到一些申請」。業界消息指,當局本月底將與藥廠會面,料談及臨床數據要求等細節。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預計,癌症藥物最先受惠,估計有5至6間藥廠有意申請,「相信內地藥廠最快最心急」。

盧寵茂昨出席電台節目後指,本港要邁向第一層藥物審批,其中一個重要步驟便是「1+」,不少生物醫藥企業對新制度反映「非常雀躍」。他指,很多正待審批新藥的藥廠可能已初步取得一個監管機構認可,相信不少也在準備「+」所需資料。他強調,會確保「+」的資料屬循證醫療,即以客觀數據證明藥物效力及安全性,又透露在短時間內會收到「一些申請」,暫未有確實數字,但承諾會盡快處理。
「相信內地藥廠最快最心急」

翻查資料,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早前更新「新藥劑或生物元素藥劑製品註冊申請指南」,提及本地專家需具「院士名銜或相等資格」等要求。但業界透露,當局至今未提供具體臨床數據要求和格式,如病例數量等,有待本月底與當局會面始能掌握更多細節。

崔俊明指,癌症免疫治療等藥物一向由外國藥廠主導,相信內地藥廠較心急申請「1+」,「有些已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的藥劑製品證明書(CPP),只待本地專家數據。」

衞生署回覆本報查詢指,根據衞生署訂立的服務承諾,申請人提交所有所需文件並符合註冊要求後,一般可在五個月內獲批核有關藥劑製品的註冊申請。

另《施政報告》倡促進跨境醫療協作。盧寵茂指向大灣區醫療機構策略性採購服務時,會先選擇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等低風險、且在本港輪候時間長項目,洗牙、補牙等治療同樣可考慮。另他冀日後經「醫健通+」,讓病人掌握自身病歷,到外地求醫時直接帶到當地醫院。

至於廣華醫院重建項目電線槽塗層疑偷工減料,盧寵茂稱醫管局驗收不會檢查塗層多厚,依靠供應商和承建商作出保證,會再確認材料是否符合標籤上和合約上標準,若供應商違規會按合約條款追究。

關鍵字

最新回應

相關新聞

You are currently at: std.stheadline.com
Skip This Ads
close ad
close ad